GB/T 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按试验方法分为若干部分。
本部分为GB/T 2423的第39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0068-2-55 Ed.1:1987(英文版)。
本部分技术内容与IEC 60068-2-55 Ed. 1:1987(英文版)完全相同。为便于使用,对于1EC 60068-2-55 Ed.1:1987,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IEC 60068-2-55 Ed.1:1987的前言、引言;
——增加了国家标准的前言,其内容对应IEC 60068-2-50 Ed. 1:1987第O章“介绍”和第1章
“目的”;
——将IEC 60068-2-55 Ed.1:1987前言中有关的引用标准编人GB/T 2423. 39-2008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并把“规范性引用文件”引用的IEC文件用相应的国家标准代替;
——将IEC 60068-2-55 Ed.1:1987第2章“概述”编入GB/T 2423. 39-2008第4章“一般要求”;
——将IEC 60068-2-55 Ed.1:1987中表示每分钟转速的rev/min,改用国内通行的r/min;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本部分代替GB/T 2423. 39-1990<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Ee:弹跳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2423. 39-1990的差异主要有:
——本部分的编写结构与GB/T 2423. 39-1990相比,发生较大变化,按IEC 60068-2-50
Ed. 1:1987的技术内容和GB/T 1.1-2000的格式要求进行了编辑性的修改。
本部分将GB/T 2423. 39-1990与IEC 60068-2-55 Ed. 1:1987(英文版)的偏移和背离进行了修改,恢复并保持与IEC 60068-2-05 Ed.1:1987(英文版)一致:
——将GB/T 2423. 39-1990中附录A2内容恢复为附录B(不同冲击试验的比较);
——更正了GB/T 2423. 39-1990图A3中横坐标单位的错为IT1/S2,恢复为g。;
——将部分技术参数和图示按IEC 60068-2-55 Ed.1:1987进行了恢复:
a)偏心机构在驱动轴之间的区域测得其最大的峰一峰值:GB/T 2423. 39-1990为(25±1)mm,
本部分按照1EC 60068-2-55 Ed.1:1987恢复为(25.5±0.5)mm;
b) 同步圆周运动直径:GB/T 2423. 39-1990为(25±1)mm,本部分按照IEC 60068-2-50
Ed.1:1987恢复为(25.5±0.5)mm;
c) 非同步运动两驱动点驱动频率之比:GB/T 2423. 39-1990为0.9±0.03,本部分按照
IEC 60068-2-55 Ed.1;1987恢复为(0.9~1)±0. 03;
d) 样品堆积高度:GB/T 2423. 39-1990为不超过1m,本部分按照IEC 60068-2-55 Ed. 1:1987恢复为不超过600 mm;
e) 图2恢复到与IEC 60068-2-55 Ed.1:1987图2-致。
本部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广州大学、苏州试验仪器总厂、西安光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捷盛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高军、阳川、卢兆明、徐忠根、时钟、徐立义、沈晓嫒、冯睿,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423. 39-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