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4789.3—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被浏览
样品基质
各类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计数
检测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计数。
详细说明
    本标准的第一法和第二法修改采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细菌学分析手册》第4章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计数(2002年)(Bacleriological Analytical Manual,Chapter 4:Enumeration or Esche-richia co/i+ and the coliform bacteria,2002).第三法修改采用国际分析家学会(AOAC INTERNA-Tl(JNAL)AOAC 991. 14《食品中大脑菌群和大肠杆菌计数  Petrifilm测试片法》(1994年)( AOAC ()fficial Method 991. 14,Coliform and E.u-herichia coli counts in foods-Dry rehydratable film Petri-fi:larr E.coli couni plate and Petrifilm coliform count plate methods).
    本标准与FDA和A(JAC方法的主要区别是:
    ——将样品制备时取样量50 g(或50 ml.)修改为25 g(或25 mL_);
    —一将培养温度由35℃±1℃修改为36℃士l℃。
    本标准代替GB/T 4789. 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菡群测定》。
    本标准与GB/T 4789. 3-2003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太肠菌群计数”;
    一一增加了大肠菌群的平板计数法和纸片检测方法;
    ——大肠菌群的MPN(most probable number)法从以乳糖胆盐为主要培养基的MPN法,修改为
    以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auryl sulfate tryptose,LST)肉汤为主要培养基的MPN法;
    ——大肠菌群MPN法中原“报告每100 mL(g)大肠菌群的MPN值”,修改为“报告每1mL(或lg)大肠菌群的MPN值”。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秀梅、袁宝君、刘中学、刘弘、陈敏、卢行安、田静。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 4789. 3-1984、GB/T 4789. 3-1994,GB/T 4789. 3—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