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C 60315-1:1988各种发射类别的无线电接收机的测量方法第1部分:一般考虑和测量(包括音频测量)方法(Methods of measurement on radio receivers for various classes of emission-Part 1:General consideration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including audio-frequency measurements)
IEC 60315-4:1997各种发射类别的无线电接收机的测量方法第4部分:调频声音广播发射接
收机(Methods of measurement.n radio receivers for various classes of emission-Part 4:Receivers for frequency-modulated sound broadcasting emissions)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JEC 60315-4:1997《各种发射类别的无线电接收机的测量方法第4部分:调频声音广播发射接收机》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6163-1985《调频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
本标准与GB/T 6163-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前言”。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名词术语及规定”中的每项英文名称。
——将原标准2.8“标准调制度”中标准调制度规定为30%调整为3.8标准调制度规定为100%。
——将原标准的2.8.2“标准立体声调制度”100%(±75 kHz频偏).修改为:100%(±74. 25 kHz
频偏)。将导频信号占IO%(±7.5 kHz频偏),修改为:10%。将主、斟信号的合成信号占
90%(±67.5 kHz频偏),修改为:90%。将立体声复合信号的频谱图中的立体声调制度
100%(±75 kHz频偏),修改为:100%(土74. 25 kHz频偏)。并将图1“立体声复合信号的频谱图”中的标准立体声调制度100%(±75 kHz频偏),修改为100%(±74. 25 kHz频偏)(见
3.8.2)。
——将原标准的2.8.2中的表3“立体声调制信号的频偏分配”,调制度100%及30%时的导频信
号7.5 kHz修改为:6. 75 kHz(见3.8.2)。
——增加了第10章“自动搜索系统特性”。
——将原标准第9章“双信号选择性”中9.1测量方法中的频偏±22.5 kHz修改为:±75 kHz;增加了“如果需要,接收机的干扰信号的调制度偏差可为±40 kHz”;将图21“双信号选择性”频偏±22.5 kHz修改为:±75 kHz(见第11章)。
——将原标准第10章“中频抑制”中10.1测量方法中的频偏±22.5 kHz修改为:±75 kHz;原标准中图22增加了“输入信号电平一小于限幅电平3 dB”,频偏±22.5 kHz修改为:±75 kHz
(见第12章)。
——将原标准第11章“镜像抑制”中11.1.1测量方法中增加了“在调谐频率的输入信号应低于限幅电平3 dB”;将原标准图24中增加了“测试频率-88,108 MHz;输入信号电平小于限幅
电平3 dB;频偏一±75 kHz。”(见第13章)。
——将原标准第12章“假响应抑制”中频偏±22.5 kHz修改为:±75 kHz;增加了“输入信号电平一小于限幅电平3 dB”。(见第14章)。
——将原标准第13章“俘获比”中频偏±22.5 kHz修改为:士75 kHz(见第15章)。
——将原标准第15章“调谐特性”中频偏±22.5 kHz修改为:±75 kHz(见第17章)。
——将原标准第16章“射频互调”中频偏±22.5 kHz修改为:±75 kHz;将“测量所用的频率间隔Af应不小于300 kHz.并一直测到±2.2 MHz”,修改为“测量所用的频率间隔△,从
±400 kHz~±2,2 MHz”(见第18章)。
——将原标准第17章“整机电压谐波失真”中频偏±22.5 kHz修改为;±75 kHz;新标准中增加了19,6“供电电压改变时的失真”、19.7“环境温度引起的失真”。
——增加了第22章“降压特性”。
——将原标准第20章“整机电压频率特性”中的频偏±22.5 kHz修改为:±75 kHz(见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