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蛋白质在金属螯合亲和色谱中的竞争洗脱

张鑫 | -> | 1828| 3| 0.263626MB |金属螯合亲和色谱,保留行为,蛋白质,竞争剂

张鑫 张鑫 | 文档量 |浏览量33474

摘要以细胞色素C 和溶菌酶为代表,研究了蛋白质在强亲和性金属螯合柱( IDA-Cu?) 上的保留行为。考察了竞争剂、缓冲体系对蛋白质在IDA-Cu?柱上保留值的影响。发现在PBS 和NaAc-HAc 缓冲体系用咪唑(Imid)和甘氨酸(Gly)作竞争剂,可使蛋白质得到较好分离;在Gly 和Imid 竞争体系,分别研究了pH 值变化对蛋白质在IDA-Cu?柱上保留值的影响。为使蛋白质在IDA-Cu?柱上得到有效分离且减少固定金属Cu2 + 的流失,对Gly 体系,最好采用竞争置换和降低pH 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洗脱。对Imid 体系,溶液pH 值应控制在6. 0 为宜,低pH 值下蛋白质则不宜被洗脱。结果表明,竞争剂浓度与蛋白质在IDA-Cu?柱上的保留关系均符合计量置换模型。随着竞争剂浓度的增加,蛋白质的保留值减小。保留因子(k′)的对数与竞争剂浓度倒数(1 /[D])的对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分别在0. 984 和0. 986 以上。
    20 世纪70 年代,Porath 等[1]首先提出金属螯合亲和色谱(MCAC),利用络合配基将金属离子固定在基质上,通过固定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配位作用进行分离。由于固定金属离子对表面含有组氨酸、半胱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蛋白质具有强烈亲和作用[2],因此该法广泛用于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3 ~ 6],已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不可缺少的工具。
    根据金属螯合固定相对蛋白质亲和能力的不同,常用的金属螯合柱可分为弱亲和性和强亲和性金属螯合柱。本研究曾报道弱亲和柱实质上是一种螯合型离子交换柱,蛋白质在固定相上的保留主要受静电作用支配[7]。吸附在这类螯合柱上的蛋白质可通过改变离子强度的方法被洗脱。然而对强亲和性的IDA-Cu?柱,蛋白质在固定相上的保留主要受配位作用控制,静电作用次之[7]。因此吸附在强亲和柱上的蛋白质利用改变离子强度的方法难以被洗脱,只有采用竞争洗脱的方法才可被洗脱[2]。竞争洗脱是通过利用竞争剂和蛋白质对固定金属离子的竞争配位,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个方法的关键是严格控制竞争剂与固定金属离子的配位强度。配位作用过弱,蛋白质不易被洗脱;配位作用过强,则分离选择性较差,甚至造成固定金属离子的严重流失。配位作用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竞争剂本身的性质,还与竞争剂浓度、溶液pH 值、离子强度及所采用的缓冲体系有关。因此,强亲和性金属螯合色谱洗脱条件的选择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本研究考察了竞争剂、缓冲体系、溶液pH 值和竞争剂浓度对蛋白质在IDA-Cu?柱上保留值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洗脱体系提供一些启示。
张鑫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蛋白质在金属螯合亲和色谱中的竞争洗脱

(263.626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