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新鱼腥草素钠缩合反应机制探讨及聚合物结构鉴定

张林沧 | -> | 1522| 0| 1.192804MB |新鱼腥草素钠,缩合反应,二聚物,三聚物,结构鉴定

张林沧 张林沧 | 文档量 |浏览量88761

摘要: 为探讨新鱼腥草素钠缩合反应机制并鉴定稳定化缩合产物的化学结构, 制备了二聚物并进行转化反应, 采用LC-DAD-MS/MS 联用技术分析转化产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及质谱信息,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转化动力学及转化半衰期。经有机溶剂萃取及柱层析分离纯化, 制备了稳定化缩合产物对照品, 采用红外、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鉴定, 并将LC-MS/MS 分析结果与二聚物转化产物进行比较。二聚物结构不稳定, 在水溶液中易解离生成游离的十二酰乙醛, 进而发生三分子环合加成−原位脱水缩合反应, 生成含六元环稳定结构的1,3,5-三- (十二烷酰基)-苯 (三聚物), 转化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25 ℃ (298 K) 和100 ℃ (373 k) 条件下转化半衰期分别为3.17 h 和6.39 min。二聚物系缩合过程中的中间过渡状态, 推测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中的缩合产物主要以三聚物的形式存在。
    新鱼腥草素钠 (sodium new houttuyfonate, Ⅰ) 在水溶液中可解离成十二酰乙醛 (新鱼腥草素, new houttuyfonate, Ⅱ), Ⅱ含有化学性质活泼的醛酮结构,易发生聚合、氧化等多种降解反应[1], 因此, 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在制备及贮存过程中质量极不稳定,采用HPLC 法测定, 主成分含量仅为0.2%~6.1%[2],但降解产物结构、组成及具体的降解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蒋玲敏等[3]考察了新鱼腥草素钠在水溶液中的降解行为, 结果显示, 主成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在各pH 缓冲溶液条件下药物的降解特征曲线为钟罩形, 中性条件下降解最快, 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降解相对较慢, 提示存在双分子或多分子反应的控速步骤, 并非仅仅是简单的酸碱催化或氧化反应。课题组前期对新鱼腥草素钠缩合反应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4], 检测到二分子羟醛缩合产物(二聚物) 的存在, 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贮存时间的延长, 二聚物含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提示二聚物不稳定, 会进一步发生转化并生成新的产物。熊婧等[2]采用UPLC-MS 技术对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发现新鱼腥草素钠在水溶液中即刻发生二分子羟醛缩合, 初始时二聚物含量为11%, 放置1 个月达17%, 经100 ℃加热3 h 后仅为0.4%, 而多批市售注射剂中二聚物含量极低或几乎检测不到。
    目前尚无关于二聚物转化机制及稳定化缩合产物结构鉴定的研究报道。缩合产物的存在不仅影响疗效, 同时还可能与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毒性相关。为此, 本文对二聚物转化动力学及转化半衰期进行考察, 探讨新鱼腥草素钠缩合反应机制, 并对转化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 为新鱼腥草素钠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及注射剂中缩合产物含量的测定奠定基础。
张林沧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新鱼腥草素钠缩合反应机制探讨及聚合物结构鉴定

(1192.804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